“你自己看看幾點了。如果沒耍夠,你就繼續出去耍。”21日晚11時許,成都蓓蕾西巷一小區,面對母親的責備,11歲的男孩小欣退出了門外。這已不是第一次,按照以往,小欣在門外反省完後,會敲門認錯。但直到22日清晨5點,母親周列書也沒有聽到敲門聲。(8月24日《成都商報》)
  11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常常受到家長的抱怨,認為孩子很任性、愛貪玩、不懂事,因而被數落、被責罰也在意料之中,如此“教育“方式沒有人覺得不妥。
  小欣就是“享受”這種“待遇”的孩子,他出門玩耍,回到家就會被“關禁閉”——地點不是家裡,而是門外。其母親周列書似乎習慣這種“教育”方式,因為每次都很管用,孩子懺悔之後敲門,於是便樂此不疲,每次照“關”不誤。
  不過,這次的慣例被打破了,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小欣負氣之下,離家出走,監控顯示,他是與另一個孩子一同消失的。11歲的孩子深更半夜在外流浪,當時的心情與處境可想而知。
  動輒就將孩子關在門外,竊以為這種家教很不正常,雖沒有打罵孩子,但也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家庭軟暴力,從某種程度上說,此舉甚至比打罵的後果更嚴重。現在正值夏末,樓道里不僅溫度很高,而且還有蚊蟲叮咬,作為母親怎麼忍心這樣做?居然睡到了天亮才想起門外的孩子,設想一下,如果小欣沒有出走,孩子會是啥樣?
  十歲左右的孩子,除了任性、貪玩,其實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逆反心理,換言之根本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照我看來,發生這種事情,責任不在孩子一方,孩子不懂事,大人豈能也不明事理,如果你換一種教育方式,即便關門思過,也應放在家裡,可惜,社會上類似小欣的遭遇怕是不在少數。
  當下最要緊的自然就是儘快找到小欣,網吧必然作為重點,因為只有那裡孩子才能獃的下去,而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周列書都應該受到良心上的譴責,必要時相關兒童保護組織必須出面,制止這種家庭軟暴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如此才是應有之義。
  文/李忠卿  (原標題:關在門外反省,是一種家庭軟暴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23fibkq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