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哲學》
  作者:劉軍寧
  出版社:關鍵字排名中信出版社
  2013年8月
  定價:38.00
  劉軍寧一直以一個保守主義者的身份極力宣傳這種思想的合理性和實效性,甚至以“保守主義”為題著書立說,從思想史的角度對其進行了追根裝潢溯源。在《投資哲學》一書中,他依然是在強調這一思想的好處,在他看來,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必然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即投資哲學,而唯一能持久成功的只有保守主義思想一家,他甚至認為價值投資理念就是保守主義的具體體現。
  簡單而言,劉軍寧的保守主義哲學是一個保守思想合集,集古今之精萃為我所用。所以在投資哲學msata上,他還是從保守主義的根基出發,重點闡釋保守主義原則在投資領域的應用,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商學院里講的是‘投資’的哲學,我講的是有關投資的‘哲學’”,他的投資思維也是一個保守主義投資理念的合集。
  從《投資哲學》中可以看出,他在哲學上是批判理性主義的信徒,主張人是理性動物,但是人的認識能力和理性能力都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全知全能,也不可能對未來做出準確的預測。在國家理論上,他是19世紀以來自由主義的追隨者,相信國家在倫理吳哥窟上是一種必要的“惡”,它除了作為個人權利的保護以外,應該最小化,而且必須是一個道德中立者,儘量不要介入私人行為。在經濟上,他完全支持市場規則的核心作用,和自由主義經濟學保持一致。在個人倫理上,他崇尚美國式的個人主義倫理觀,以追求個人幸福,相信自我,實現自我,拒絕集體主義為上。做個不太恰當的總結,劉軍寧的思想是波普爾加阿克頓加亞當·斯密加安·蘭德。
  有了這個基礎,作者對投資理念的想法就不難理解了。從人類認識能力的有限性和理性的不可靠出發,他提出了“守住能力圈”的原則。他首先肯定了財富是一個人思考能力的產物,投資作為賺取財富的手段,實際上是一個智力密集型的行為,所以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必然是充滿智慧、善於思考的能人。然而投資者認知能力有缺陷和局限,理性人不可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所以必須劃支票貼現定自己的能力範圍,為個人投資設立安全邊際。同時對自己認為可以理解和知曉的信息持謹慎態度。他提出,如果投資者不能認清投資對象10到20年後的未來,那麼即使你再熟悉這個公司也是白搭。由此還衍生出很多原則,比如減少投資次數,人終歸要犯錯,降低投資頻率也能降低失敗的幾率。再深入一點,即是要註重公司的內在價值,追求其恆久存在的東西,不要追求高科技公司,要追求可口可樂、茅臺這樣建立在實踐性知識積累上的公司。
  從視國家為“惡”的理論出發,他認為投資者要從防範的角度看待國家和政府,尤其在面對政策層面的影響時,要往壞處想,不能對國家和政府抱有過多的幻想,不要去揣測喜怒無常的政府,要自下而上地考察投資環境,對集體主義要保持警惕,投資時不能有從眾思想。根據自由市場理論和個人主義倫理觀,他提出要充分信任和利用市場規則,遠離內幕,遠離投機,獨立思考等等。作者還擴大考察範圍,討論了新教倫理式的財富觀和信仰,自由對投資的重要意義等。總體而言,雖然有些散亂,但《投資哲學》一書基本涵蓋了保守主義與投資所能銜接上的絕大部分內容。
  值得註意的是,劉軍寧所提倡的保守主義投資思想在當下中國投機盛行,市場機制不完善,金融體制落後,房地產泡沫巨大,實業不振的經濟背景下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不過我們要看到保守主義在西方,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後的美國,呈現出一種頹勢。從里根時代美國推行新自由主義以來,美國社會急速右轉,不僅放寬了政府對經濟和金融應有的監管,也讓保守主義在司法和社會文化上肆意橫行,可以說保守勢力要為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和美國社會文化的分裂負責。包括前總統克林頓、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在內的很多人都開始反思,要求政府歸位,實行經濟干預,改變民強國弱阻礙改革的局面,而美國民眾再次選擇奧巴馬也是對保守主義思維的一種強烈回應。保守主義給我們框定的哲學界限對中國投資者也許是有效的,但是放大到一個更為廣闊的歷史空間,就需要更審慎地對待了。
  □書評人 曾靖皓  (原標題:投資的保守主義界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23fibkq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